在疫情下上了網課一學期的 AUSTIN 學長終於在學校的安排下於一月初啟程飛往 NYU ABU DHABI 上課啦!
臨行前,AUSTIN 意外地捎來一封信表達對我們的愛意,大家墨鏡戴好準備接收我們的放閃電波囉~
↓往下閱讀↓
我常常覺得自己像個局外人。
明明身在一個有52人的大班級,也有自己的朋友群,大家互砲嬉鬧地度過煎熬的六年私中生活,但不知為何就是有種卡卡的感覺。當身邊同學的話題都圍繞在升學、考試、電玩時,我卻一頭熱地參加一堆社團、學生團體;當同學放學後又在水利大樓重聚時,我卻常自己一人參加校外活動或籌辦營隊,雖然常被別人說是「不務正業」,但這個世界有太多未知等我挖掘、有太多有趣的人待我認識,所以我選擇繼續我行我素。
「先把書讀好最重要,其他的事以後再說」是我很無法認同的一句話,這種備受壓抑迎合他人的壓力,我打從心底抗拒,但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如何處理這種負面情緒,心中不斷累積的焦慮跟怨懟無從宣洩,我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因一點小事引爆(相信很多家有國/高三生的家庭都很能體會!)
雖然一路待在競爭激烈的私中,但其實從國中接觸到 ESL 教學方式後到國外升學的念頭就在我心中萌芽,但家裡的長輩一直勸說:「等高三學測完再弄還來的及,之後再去補 SAT、TOEFL就好」,所以就這麼拖到升高三暑假快結束的8月我才終於約了學長大力推薦的 TopScore 諮詢;諮詢後我才認知到自己的天真:原來考試成績只是申請美國大學的基本配備而已,原來美國大學注重的是分數之外的個人特質。為了要幫助我快速切換到入學審查官的選才觀點,Kate 和 Johnny 顧問花了不少功夫跟我詳談,雖然一開始覺得要和兩個陌生人講述自己的夢想、理念、嗜好、豐功偉業總會有點尷尬害羞,但在 Kate 和 Johnny 顧問兩人各自以不同角度引導我慢慢卸下心防,並開始自我對話:我來 TopScore 的目的是要為「自己」的未來負責,是「我」想要出國留學,是「我」選擇他們作我的夥伴,既然有團隊要幫我了,那我在謙虛甚麼?在保留甚麼?還是,我在自卑甚麼?
與 Topscore 的互動讓我從學習到成長!
台灣整體環境仍視培養醫師、律師、工程師為教育成功的指標,只要大學進了這些科系,未來人生似乎就不再有煩惱,大學文憑不夠就繼續念研究所,工作的事等念完研究所再說,這種延遲成長做決定的慣性就一路延伸到求職或者職場中;但 TopScore 讓我了解知識與想像的無限可能:學術知識繼續鑽研下去可以到 ISEF 比賽獲得更多資源,發揮台灣人強大的愛心經營 NPO 也可以自成一片天,專注發展自己的專案也是會受到大學的青睞,讀書是充實自己並培養在第三份工作後仍可使用的素養能力。
起初在顧問面前我根本不敢提自己不誤正業的經歷,總是想藉著一些高大上的豐功偉業幫自己拉抬一下,但顧問似乎對我的回應都不大滿意,直到聊到一些日常興趣嗜好時,我們終於迸發出火花;看到我對一些關心的議題付出時間心力行動,顧問們會毫不吝嗇地給予鼓勵,但只要稍有鬆懈,直白的批評也沒在客氣。TopScore 顧問們從專業的角度陪伴我從 brainstorm、規劃到執行,分享我一路的不安、焦慮、挫折,最後使我的努力受到肯定,也讓我更有自信繼續往自己的夢想前進。
- 決策力
- 執行力
- 自信力
TopScore 可說是我迅速成長的催化劑,回首這半年的時光,我對走過的路感到驕傲,也更愛現在的自己,即使如此偶爾我仍會想:如果早一點知道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其實是可以應用來研發新科技解決塑膠微粒的汙染;如果有人早早告訴我認識欣賞自己的土地其實就是學習認識欣賞多元的文化;或者用藝術(阿卡貝拉、彈吉他、烹飪、時尚)表達自己的情緒只是生活自處的一種方式而不是娘娘腔的行為,簡簡單單地過自己的人生,我能夠玩出甚麼厲害的未來呢?如果我早一點遇到 Topscore、早一點了解這些,那一切會不會更不一樣?
經過這一輪申請美國大學的心路歷程,終於明白自己這種格格不入的感覺從何而來,與身邊多數人的價值觀不同、對成功的定義有出入、對生活方式的憧憬也迥異,所以常常聊著聊著話題就乾了。
但幸運地,我在 TopScore 找到我的 community。
在這我可以讓筆墨恣意地在宣紙上流洩,也可以暢談腦袋裡的古怪想法,誠實地將自己的情緒、思路表現出來,因為他們不會譏諷、嘲笑你的夢想,越大的夢想他們越喜歡(不過是要有做過研究並付諸行動的前提下啦!不然可是會招來一頓臭罵~)。TopScore 已經成為一個我可以敞開心扉吐露心聲的 Safe Space,成為我C大調音階的C,一個放鬆的避風港。